南太湖石,俗稱太湖石,是一種多孔玲瓏剔透的石頭,因盛產於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與雨花石、昆石並稱為江南三大名石。
太湖石的形成,首先要有石灰岩。蘇州太湖地區廣泛分布2~3億年前的石碳、二疊、三疊紀時代形成的石灰岩,成為太湖石的豐富的物質基礎。尤以三億年前石炭紀時,深海中沉積形成的層厚、質純的石灰岩最佳。往往能形成質量上乘的太湖石。然後豐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沿著縱橫交錯的石灰岩節理裂隙,無孔不入的溶蝕,精雕細鑿,或經太湖水的浪擊波滌、天長日久使石灰岩表麵及內部形成許多漏洞、皺紋、隆鼻、凹槽。不同形狀和大小的洞紋鼻槽有機巧妙地組合,就形成了漏、透、皺、瘦,奇巧玲瓏的太湖石。蘇州留園的冠雲峰,蘇州十中的瑞雲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杭州西湖的皺雲峰,被稱為太湖石假山中的四大珍品。
北太湖石產於易縣西部山區,其石質堅硬、細膩潤朗,顏色為瓦青。以奇秀、漏透、皺瘦、渾厚、挺拔、秀麗為特征。由於大自然的造化,使太湖石千姿百態,玲瓏剔透,形態荒涎怪異,別具特色。有的象飛禽,形似孔雀梳羽,祥雲繚繞、彩蝶飛舞;有的小巧可愛象小狗靜臥,憨態可掬;有的象玉兔活靈活現;有的渾厚、壯觀,酷似駿馬奔騰;有的挺拔如山峰疊起雄偉宏大。這一幅幅逼真美麗的圖畫,讓人遐想,令人陶醉,成為建造園林假山、點綴自然景點理想的天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