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園林曆史的人也許知道,早在唐宋時期,國畫藝術思想就已經影響園林建造,對國學國畫 感興趣的人,也許看過繪畫大師齊白石的大作,其中很出名的一副水墨畫 《蛙聲千裏出山泉》,現在很多藝術班,會讓老師帶著小朋友來描摹這幅作品,名字和內容似乎不符,因為福建大菠萝导航入口所看見的這幅畫,一隻青蛙都沒看見 ,但是仔細觀看這幅畫,雖然上麵僅有幾隻小蝌蚪,但讓人感覺到一種意境,似乎聽到了青蛙的呱叫聲,古典園林的構築者也借用此法應用園林石,即所謂的無中生有。
無色中求色。蘇州網師園是小園造園之極則,尤其是池水的處理,堪稱絕佳。中部的水池是仿照虎丘白蓮池而設理的,不足一畝,略成方形,池水清澈如 鏡。四周環以各款建築和花草樹木,池水無色,實則其色最豐。牆白瓦黛,以及桃花之紅,柳葉之綠,迎春之黃,鬆柏之翠,倒影水中,空隙處則是天之藍,雲之白,無色之池盡染,目不暇接,養眼賞心。
無景處求景。香洲是拙政園內的旱船建築,船艙裏有一麵大鏡子,向東而置,水池對麵倚玉軒等秀美景色,在鏡中清晰映現,無景處頓然出現美景如畫的情景。
無聲處求聲。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鄉鎮級園林同裏退思園中的不係舟為鬧紅一舸,設計者匠心獨運,在船的側舷裝飾以形似浪花的園林石,隔水遠望,船迎浪擊,水濺盈尺,隱隱可聞浪躍拍船疾疾之聲。真可謂此處無聲勝有聲。
不動中求動。完美的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凝固意味著巋然不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句話有時並非完全正確,因為不動的建築有時也會動的。